
小事放過、讓孩子成長發光 ✨
當爸媽最常見的場景之一,就是在生活中不停糾正孩子:
???? 對人無禮貌(例如:故意忽視別人、講話傷人)
???? 做出危險舉動(例如:手指插插座、拿剪刀亂跑)
???? 逃避應負責任的事*明知弄壞東西卻說「不是我」)
???? 惡意搗亂(例如:在牆上亂戳洞、撕壞同學的作業)
???? 生活習慣缺失(不洗手就吃飯、東西亂丟不收)
???? 這類行為關乎孩子未來能否建立穩定的界線感與責任感,
很多日常小狀況,看起來像問題,但其實只是孩子正在學習成長的過程而已:
1. 喜歡探索的混亂期 ????
✅ 拆開新文具,研究裡面有什麼構造(出於好奇而非搗蛋)
2. 語言行為有點孩子氣 ????️
有時候他們不是不禮貌,而是在練習如何說話、怎麼互動:
3. 作品或表現不完美 ????
「結果」不是唯一評價標準,尤其當他還在學習的階段:
✅ 親子勞作的卡片貼歪了,但裡面寫了「媽媽我愛你」
???? 請記得:孩子的「不完美」,正是他最真實的樣子。
你可以選擇站出來教,也可以選擇退一步,給他成長的空間 ????
就是給孩子喘息的機會,也讓你喘口氣當個不完美但溫暖的爸媽 ❤️